满足消费升级需求的好作品不愁没观众。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(以下简称《哪吒2》)的全方位热度“燃”起这个新春。台词“出圈”;走进了孩子们的“开学第一课”;它远赴海外“闹海”的同时,观众变身游客为之“奔赴山海”……
相关平台数据显示,截至2月18日,《哪吒2》登上全球动画票房榜第1名、全球影史票房榜第8名。2月19日,《哪吒2》将延长上映至3月30日的消息发布。现象级电影,带动春节档高开高走,热度延续。记者从安徽省电影局获悉,1月28日至2月18日,全省放映电影总场次34.6万、观影人次1769.3万、票房收入8.8亿元,全国排名第7,其中,2025春节档票房4.7亿元,春节档票房同比增长23.7%。
不同类型之下的“大银幕”,拥有趋同的精神内核。
今年春节档以来上映影片均为IP电影。IP意为“知识产权”,是所有成名文创作品的统称。IP电影累积了庞大的观众基础,已成为很多出品方的首要选择。比如,自2014起,“熊出没”系列基本每年都有新作登陆大银幕。经过多年的培育与积累,哪吒这一“国民级IP”也已悄然形成。运用具有民族性的艺术形象与现代化的艺术手段,对中华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,在中国动画电影中已有不少成功先例。
美学基底是中华传统文化,英雄角色则能引起全人类的同频共振。虽然分属不同类型和系列,但是它们往往拥有趋同的精神内核。“若前方无路,我便踏出一条路……”在《哪吒2》里,哪吒不再挣扎于个人命运,而以“守护苍生”为己任;在《封神第二部:战火西岐》中,保卫西岐是故事主线;在《射雕英雄传:侠之大者》中,守护江山与百姓是核心情节……它们力求展现浓厚的家国情怀。安徽省电影电视评论学会有关专家认为,坚守民族文化经典所拥有的正能量,是一个故事得到各年龄段、各个层次观众认同的基础。
工业化比拼之间的“大数据”,可见安徽力量的托举。
《哪吒2》片尾列出了长长的制作团队名单,合肥瀚灵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是其中之一。该公司相关工作人员介绍,其负责的镜头打磨了大半年。据此前相关报道,该片总共1900多个特效镜头、1万多个特效元素,角色是第一部的3倍,因此创作队伍也大量扩充,从前期筹备、剧本创作、角色设计、场景搭建,到中期动画制作、特效合成,再到后期剪辑、配音、调色等,国产动画电影的技术水平在高度工业化流程中得以体现。
提及电影工业化,不能忽视的还有《熊出没》。据了解,其制作公司华强方特(深圳)动漫有限公司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团队化和工业化创作流程。《熊出没·重启未来》是《熊出没》系列的第11部大电影。华强方特(芜湖)动漫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,芜湖是整个“华强方特”的制作基地之一,参与了中期所有的项目制作。芜湖基地主要负责中期制作,即把二维台本变成三维动画,本次共提交了30多分钟的制作量,约为整部影片时长的三分之一。
爆款之作的“文化大讨论”,带来持续的文旅流量。
电影的热度也引发了异彩纷呈的文化讨论和持续溢出的文旅效应。在蚌埠的文史研究者看来,哪吒与蚌埠固镇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当地的九湾河、陈塘渡、老龙潭等地名,与《封神演义》中的“哪吒闹海”情节形成呼应。研究者推测,凤阳府(下辖今固镇、五河)地方志尤其是《中都志》,可能是《封神演义》创作的重要参考。
艺术世界与现实风景若即若离、交织链接,消费者是观众也是游客。随着《哪吒2》的热映,游客们的到访让蚌埠市固镇县的新春格外热闹。据了解,固镇当地或开展或联动过多种以哪吒为主题的文旅活动,力求探寻各地“哪吒文化”的流传脉络及相互联系。丰富厚重的地域文化,是文旅融合的宝贵资源,结合现代科技和创意,将地域文化以更加生动、有趣的形式展现给游客。而在芜湖方特,自有动漫IP《熊出没》与自有主题乐园巧妙融合,亲子主题游乐区《熊熊乐园》等数年来收获了家长和孩子们的好评,更是成为整合优质文旅资源的一个范本。
(记者 晋文婧 )